他是开国中将,以极其勇猛的作战风格著称,每次指挥作战总是身临前线,手持红旗坐镇,被战友们戏称为“比拼命三郎还要命”的“王疯子”,他也正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
这位将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壮烈。他15岁便加入红军,跟随徐向前元帅南征北战,20岁时已经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师长。随后,他追随刘邓大军,为刘邓首长所宠爱,成为他们心中的得力干将。
将士们敬爱他,称他为第二野战军的“朱可夫”,因其英俊的外貌和如白面书生般的气质,与陈锡联并肩,被誉为“二野的两朵花”。
他屡次创造奇迹,屡建奇功,身负重伤多次,却每次都奇迹般地从死神手中逃脱。他的身体满是伤疤,手臂残疾、腿脚不便,仍然带领部队征战沙场,甚至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并亲自指挥了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打得美军叹为观止。他,就是那个无敌猛将——王近山。
展开剩余77%然而,再强大的英雄也难逃情感的迷途。王近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做出了最令世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他爱上了自己的小姨子,虽然周总理和邓小平多次苦心劝导他回头,他依然一意孤行,最终与原配妻子韩岫岩离婚,成了现代版的“陈世美”。
这一行为激怒了毛主席,为了严肃党纪,毛主席下令:“开除党籍,一撸到底。” 王近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几天后,他被开除党籍,撤销了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军衔也从中将降至大校,最终被调往河南西华县黄泛区农场进行改造——从高高在上的将军,瞬间跌入凡尘,堕入地狱般的深渊。
更为悲伤的是,王近山的小姨子也无法承受社会的舆论压力和亲人的劝告,最终与他断绝了联系,彻底消失在了他的世界里。这样,他不仅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自己追求的爱情,人生几乎成了满盘皆输的局面。
那么,究竟是谁为这位屡立战功的开国将军向毛主席进言,让他从农场中被“解放”了出来?是谁为他一生的功绩定下了最终的评价?让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探寻那段埋藏已久的往事。
王近山的家族曾在元朝时期显赫一时,他的祖先是元朝的一位王爷,名叫也先不花。到了大明朝建立时,朱元璋念其曾投奔支持,便赐给他汉姓“王”,并封地于湖北红安,从此,红安便有了这个官宦世家。
然而,时运不济,随着清朝的崛起,王家逐渐衰败。到了清末民初,王近山的家族虽然依旧豪门显赫,但不幸的是,家中只有一位男丁,而这位继承者不仅才华平庸,还对家业的经营毫无经验。家族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历经大灾大疫,家族成员接连死亡,财富散尽,最终,王近山的父亲不得不沦落街头,靠卖画为生。
1915年,王近山出生了。按理说他应该是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少爷,但命运的无常使得他一生饱受贫困的摧残。家境贫寒,王近山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与苦难。年幼时,他常常忍饥挨饿,9岁时便被父亲送到地主家做牛倌。以为到了地主家能吃饱饭,却没想到在那里不仅比家里更苦,还时常遭到打骂。他每天为地主家辛苦放牛,却对着地主家的豪华生活心生疑问:“为什么他们吃得好、穿得好,而我却连饭都吃不上?”
直到有一天,董必武、陈潭秋等革命家在红安展开革命活动,王近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革命的理念,逐渐走上了投身革命的道路。1930年,15岁的王近山在詹才芳的影响下,积极加入了红军,成为詹才芳的警卫员。即便后来他的位置远超詹才芳,他仍然对这位长辈充满敬意。
黄安战役时,王近山已经是红10师30团的营长,战斗非常激烈,肃反风暴更是让他充满困惑——为什么战友不在敌人手里死,反而在自己人手中丧命?从此,王近山对“死”有了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如果死,便是为革命、为民族而死,他要成为一名英雄。他用一把大刀奋力拼杀,在敌人中间杀得血流成河,自己也身受重伤,却从未退缩。
他以自己的英勇和果敢,震慑了敌军,黄安战役的胜利,令总指挥徐向前对他赞不绝口,称其为“王疯子”,并称他为一位值得信赖的战斗英雄。
在19岁时,王近山已经当上了28团团长,在长征中,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红10师师长,之后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他加入了八路军,并在129师中为刘伯承的部下。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佣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