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小课堂”,走进“大社会”,城市治理、社区养老等都成为青少年关注的热点。今年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同学们放眼更广阔的社会议题,用智慧与热情,激活社会大课堂。
青少年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民生冷暖。11年来,上海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成为青少年走向社会、思考民生、参与治理的起点。
【直面社会热点,回应民生关切】
“每当在家中享受外卖的便利时,不禁思考:风雨无阻的骑手们的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今年,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关注民生”社团的同学们将目光投向“数字经济时代下即时配送人员劳动权益保障”这一议题。
走出校园,走上街头,为了寻找答案,同学们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调研。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到实地考察,团队撰写的《关于数字经济时代即时配送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的建议》,从政策法规、平台管理、行业自治、社会支持与技术应用五方面提出建议。
“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是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学生李思琪说,这不仅是一份提案的撰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担当责任,更让大家明白,社会责任不是一句口号,创新与实践是必修课。
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现场。
今年的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提案中,社区长者食堂、提升社区适老化服务水平、推进无障碍公交普及、采用停车费互助方式协调社区充电车位等,也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
上海市实验学校团队带来了关于社区长者食堂功能复合化与健康膳食升级的提案,市东实验学校建议推进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微改造,打造有温度的银发友好社区。同学们还提出,以AI科技赋能创造养老新生活,以数智赋能独居老人养老的实践研究等。
【以青少年视角,关注社会议题】
今年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人工智能也是关注的热点。曹杨第二中学学生团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与实地考察,总结了目前人工智能素养培育现状。团队递交的提案,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健全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培育体系提供参考。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就推进人工智能有效融入高中课程体系撰写调研报告。嘉定区第二中学则带来了关于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提案。
学生参与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
同学们关注热点,从身边事出发,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直面社会议题,展开调研,提出建议。西南位育中学学生关于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对青少年适配度的提案,建议提升场馆趣味性,丰富运动体验,推动青少年体育参与,改善体质健康。针对“体重管理年”,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提出引导青年树立科学体重管理观。桃浦中学学生建议建立心理问题早期预警机制。针对如何改善校门口交通拥挤的情况,嘉定区第一中学学生提出建议。Z世代青年对生活质量、职业空间和城市包容性的需求愈发凸显,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学生建议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探索城区与青年“同频共振”的可推广路径。
对学生而言,青少年模拟政协是一次知识“成长”,更是能力“赋能”。课本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特别是“协商民主”等概念,在提案调研中变得具体而生动。同学们从接受知识,成长为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参与者。
【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
将课堂搬进议事厅,把调研写成教案,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上海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让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模拟政协活动让我走出‘象牙塔’,成为终身学习者。”大同中学青年教师张铭荃说,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不仅是一次学生活动,更是一座连接课堂与社会的桥梁,让思政教育充满生命力,让师生共同成长。
上海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开展了11年。
上海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由上海市教委德育处指导,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曹杨第二中学承办。自2015年至2025年,活动开展11年来,上海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见证了无数青少年的成长与蜕变。“从最初几所学校试点,到今天覆盖全市16个区,数以万计的优秀青少年在这个平台上,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个人理想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胡俊说,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模拟的是形式,沉淀的是素养,孕育的是未来。
在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看来,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让课程形式从单一的学科走向了综合整体的架构,从知识体系追求导向向教学实践转型,让学生从心底建构起“什么是公共参与、责任担当”,是最有说服力的场馆教育的示范、最有效的项目化学习的探索、最鲜活的校家社一体的模式。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将在课程和体系化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与机制建设、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股票配资佣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